零客戶端與瘦客戶端的用途類似:用于訪問數據中心內的桌面。但零客戶端需要做的配置更少。
零客戶端通常是小型設備,具備標準的特征集合,能夠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需求。零客戶端通常專門用于一種數據中心桌面產品及遠程顯示協議,配置一般很簡單,最多也就十幾個設置,而桌面操作系統通常會有上千個設置。零客戶端每次啟動時通過網絡加載配置,這意味著加載一個站點的零客戶端的配置是相同的。
零客戶端能夠訪問很多桌面類型:終端服務、VDI或者特定的機架、刀片工作站。
零客戶端vs. 瘦客戶端
使用零客戶端的基本前提就是用戶辦公桌上的設備不需要保留任何永久性配置。相反,零客戶端在每次啟動時通過網絡學習了解如何提供桌面訪問。操作上提供了很多便利因為所有的零客戶端都是一樣的。這和瘦客戶端相反,瘦客戶端可能安裝了本地應用而且會從設備的本地存儲中加載配置。
最初的瘦客戶端和我們現在所謂的零客戶端非常相似。設備很簡單,通過它能夠訪問數據中心的桌面。兩大因素導致了瘦客戶端演變為厚配置設備。第一個因素是PC制造商進入瘦客戶端市場,第二個因素是需要解決Windows桌面遠程顯示時存在的局限性。
瘦客戶端發展簡史
微軟在1998年推出了Windows終端服務器,Citrix也在同一年推出了MetaFrame,之后瘦客戶端成為了主流產品。為進入該市場,PC制造商對桌面的硬件平臺進行了刪減。他們改變了PC管理工具的意圖,盡可能多地重用現有PC企業的技術。這意味著經過定制的Windows或者Linux配置有可能成為瘦客戶端。但即使是定制的Linux構建通常也具有本地配置以及本地存儲。因此,這些瘦客戶端的配置并非足夠瘦,而且管理工具可能相當復雜。
瘦客戶端演變為厚配置客戶端的另一個推動力就是需要處理富媒體,比如視頻。早期遠程顯示協議無法達到很好的效果,因此用于瘦客戶端視頻渲染的技術出現了。瘦客戶端上使用的多媒體播放器和桌面不同,該播放器會通過網絡傳送并壓縮視頻流。現在瘦客戶端需要視頻解碼器以及本地操作系統。
隨著時間的推移,瘦客戶端添加了其他功能包括USB重定向,本地Web瀏覽器,VoIP集成代理以及多顯示器顯示支持。每種額外的特性都會增加瘦客戶端的配置及復雜性。在幾年之后,瘦客戶端變成了小型PC.有些瘦瘦客戶端甚至增加了PCI或PC卡槽。
從功能和復雜性角度來看,這些配置更多的瘦客戶端和全功能PC非常類似。這些瘦客戶端強制IT管理員在用戶桌面上以及數據中心內對設備進行管理。顯然這是我們并未考慮到的情景。零客戶端以更簡單的管理將更簡單的設備帶回到了用戶的辦公桌。
零客戶端與瘦客戶端在操作性、安全性方面的優勢對比
任何人都能夠使用任一零客戶端,因為零客戶端不存儲任何信息。這為員工在任何地點通過零客戶端訪問桌面提供了便利,員工出差時不再需要帶著筆記本。組織只需要允許零客戶端訪問桌面即可,所有信息都存儲在數據中心桌面中。
另一個優勢就是新的零客戶端能夠直接提供給用戶,不需要提供桌面端支持或者進行預配置。對于有很多分支機構的組織來說,這節省了時間同時使為新員工配置設備或者更換出故障的設備變得相當簡單。公司甚至能夠在每個分支機構保留一些備用的零客戶端,規避物流存在的延遲。
零客戶端通常通過網絡中的一些文件加載配置,而且這些文件是被一個站點中的所有零客戶端共享的。改變配置通常意味著更改這些共享文件然后重啟零客戶端。更新零客戶端的過程與改變配置基本類似:部署新的微碼文件然后重啟零客戶端。在零客戶端啟動時會自動加載新微碼。保持零客戶端構建的一致性相當簡單,用戶只需要在每天工作結束時關閉零客戶端即可。
部署基于數據中心桌面的一個常見的原因就是公司的知識產權不會分發到所有的桌面。因為零客戶端通常沒有永久存儲,因此關鍵數據保留在設備上的可能性也會小很多。此外,零客戶端沒有運行通用的操作系統,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受病毒或者網絡攻擊影響的可能性。實際上,缺少本地存儲是在某些高度安全的環境中部署零客戶端的決定因素。
零客戶端提供了上述優勢并且不會對本地操作系統有任何影響。例如,在插入USB key時用戶不想看到客戶端設備是如何處理的--只有桌面應該關心處理過程。然而使用瘦客戶端,本地操作系統在將USB設備交給遠程顯示客戶端及用戶桌面前必須識別并處理USB設備。不僅過程緩慢,發生錯誤的可能性也增加了。零客戶端通常直接將USB設備交付給桌面,用戶體驗和PC更類似。零客戶端通常提供相當精簡的本地界面,比瘦客戶端的對話框也更少。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nttd-wave.com.cn/
本文標題:零客戶端與瘦客戶端對比分析
本文網址:http://m.nttd-wave.com.cn/html/consultation/1083961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