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庫存管理是企業生產運作所,必須的環節。企業是否能夠控制和管理好物資材料的收發決定庫存的資金占用與成本支出大小。合理的庫存管理能夠“減少存儲費用、加快庫存周轉、盤活資金、增強企業獲利”,因此受到廣泛的關注。“企業信息化正在改變企業的生產運作全過程,從生產、存儲到銷售”。信息化提高了企業運作效率與資源集成,優化業務流程,降低人力成本。庫存管理信息化趨勢也成為必然,庫存的信息化管理增強了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動的應變能力,保持一個合理的庫存水平,即使存貨成本降低,又能應對缺貨風險,對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企業庫存管理問題分析
庫存是企業為了應對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而建立的一個存貨管理,但是,正是由于需求的不確定性造成了庫存總是不能維持在一個最有水平,而只能是在最優庫存水平上下波動。企業庫存往往面臨斷貨或者庫存積鹺的風險,這主要由兩方面因素造成。
首先,前面已經提到,企業外部因素市場需求影響庫存水平。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的獲取程度可以決定需求預測的質量。但是,信息獲取是個費時費力的過程。多數企業不愿意花費該類成本,“信息孤島”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庫存管理問題受到企業間(供應鏈)的需求影響,“牛鞭效應”是一個很好的佐證。供應鏈各級企業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沒有與相鄰節點企業共享庫存、銷售與需求信息,導致需求信息逐級放大。上游企業的存貨增加,庫存壓力加劇,庫存成本增大。
除此之外,企業庫存管理還存在其他問題。傳統企業沒有提高科學庫存意識,雖然大多企業都有了自己的MIS系統,并沒有實現跨部門信息共享。管理者多數認為庫存管理僅僅是物料管理,沒有考慮到進銷存是一個有機體,需要進行信息共享,統一管理。
三、信息化環境下庫存管理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庫存管理技術和方法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傳統的庫存管理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動態的庫存管理需求,MRP/MRPII、JIT與ERP是現代庫存管理信息化的產物,使庫存管理躍上了新的臺階”。下面對以上庫存信息化管理方法進行具體介紹。
1.MRP/MRPII管理方法
MRP(Material Repayments Planning,物料需求計劃)。是根據需求訂單制定主生產計劃,進一步利用物料清單與現有庫存。由計算機自動生成物科的需求時間與需求多少的一項信息化技術,運用計算機系統軟件進行需求計算效率高、計算精確。因此MRP能夠提高庫存管理效率,并使庫存維持在一個最低水平,實現動態的庫存控制。
2.JIT管理方法
JIT(Just-In-Time,準時制生產)又稱零庫存生產,是對庫存的最小化管理。采取小批量、多品種,縮短生產周期,以優化生產,降低庫存。“看板”是準時制生產技術的核心,傳統的生產工序是按照前道工序到后道工序的順序,而“看板”管理則依據“看板”后道工序向其前道工序取貨。這樣有助于分清關鍵工序,可以有效地控制半成品或原料閑置情況,可以加快生產,降低存貨。準時制生產的核心是庫存管理,但是絕對的零庫存是無法達到的,企業只能在庫存與市場需求風險間權衡,以制定一個合理的安全庫存。
3.ERP管理方法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有多種定義。從信息技術角度可以將其看做是一款從企業間角度考慮資源規劃、綜合了MRPII的系統軟件。企業實施ERP系統之后可以在ERP系統上進行業務流程再造,改變企業業務流程。進銷存進行流程再造。從銷售需求訂單出發,優化庫存管理。ERP系統將“企業內部以及供應鏈上的企業的資源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加有效地從全局管理訂單、采購、庫存、計劃、生產、運輸、分銷等環節”。因此,也便利了倉庫與運輸管理,以支持整個物流供應鏈產供銷各環節的運作。
MRP/MRPII在庫存信息管理方面精準高效。ERP更是結合了MRP/MRPII的優點,支持企業的業務流程再造。并聯通了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從企業內部系統擴展到供應鏈層面系統。JIT的零庫存理念與其價值分析、質量控制等技術從具體操作流程中把握企業的基本生產,提高生產的靈活性,高效地完成生產,但是,就這些技術本身而言都是優缺點共存,將其集成使用可達到更好的效果。
四、企業庫存信息化管理方法創新
1.準時制生產與ERP/MRPII的不足
ERP/MRPII 在理論上可以通過生產的反饋重新修訂計劃,在不斷修正中達到最優生產。但是,作為一個計算機生產計劃與控制系統。研發者開發時所考慮的情況終究有限,在實際生產運營中總會出現多種例外情況,提前期往往是不固定的,實際偏差總是存在,因此,無法實現準時制生產。當銷售訂單確定,實際運行中還會出現以下情況:提前期可能沒有正確估計;生產中的次品率使得生產數量需要高于需求數量,這間接增加了需求數量的不確定性;終端市場需求動態變化,這是根本性的原因。
準時制生產在進行庫存管理時具有只改變表面現象的風險,有時準時制生產所帶來的是短期的效應,結合六西格瑪管理方法可以避免以上風險,“二者結合可以改變業務的本質,避免了單獨實施精益生產時過分依賴與人員本身的主觀性,也避免了單獨實施六西格瑪管理時帶來的盲目性及不可執行性”。
目前已經有學者提出將ERP/MRPII與準時制生產相結合的庫存管理方法——混合控制(Hybrid Contr01)模式。在該模式中,ERP/MRPII負責預測,制定計劃,而執行則采取準時制生產,使物料清單扁平化,使提前期變短。可以看出,將ERP/MRPII與準時制生產相結合是較為合理的庫存信息化管理方式。
2.集成準時制生產、ERP/MRPII與六西格瑪方法
結合ERP/MRPII、準時制生產與六西格瑪管理方法實現企業庫存管理信息化創新,更好地實現庫存管理,降低庫存成本。具體實現過程包括:定義、測量、分析、改進與控制。
(1)定義:找出庫存管理上的問題、差距。確定需要改善的重點及目標。運用六西格瑪從數據分析方面分析企業自身存在的庫存業務流程問題。從細節上把握庫存運作;從企業存在的問題出發,與同業中的佼佼者進行比較,尋找差距,進而做出改進,以把握好機會突破瓶頸;了解顧客對企業的需求。
(2)測量:收集庫存實物、信息及控制活動的流程:收集詳細的流程及績效數據。庫存運作管理的數據需要使用數理統計技術對其進行收集。這是六西格瑪方法的強項;實際操作流程需要準時制生產的價值流分析與過程觀察工具進行記錄;ERP/MRPII記錄了大量供應鏈企業的庫存管理、銷售訂單(顧客需求)數據,對其進行采集。
(3)分析:對庫存控制流程及活動、數據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方案。集成準時制生產與六西格瑪數據分析技術,分析業務流程中的數據,從海量數據中概化出概念,找出庫存管理中存在的根本性問題。運用ERP/MRPII進行預測,制定計劃,而執行則采取準時制生產,讓生產更靈活、快捷,結合兩者制定改進實施方案。
(4)改進:按照庫存改進方案進行實施。對實施過程進行監控,收集相應的數據。綜合使用準時制生產的價值流分析、過程簡化、六西格瑪數據分析與產品、業務流程質量改進,以及ERP/MRPII的計劃流程來對企業的庫存信息化管理進行優化處理。
(5)控制:對改進結果進行評估。完善改進方案并使之成為新的工作方法。全面評估獲得的改進結果,并分析總結:在企業內進行知識分享;運用新流程,實行標準化庫存管理;同時設定下一個改進目標。
引入六西格瑪方法。從數據的角度對企業庫存數據進行收集、過濾、整理和分析。更具有說服力。結合ERP/MRPII、準時制生產與六西格瑪方法可以使企業庫存管理的信息化達到更適合企業發展。
五、結語
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庫存管理不再局限于“及時供應”層次。而更多地著眼于如何科學地進行動態庫存控制,高效運作。在保證正常供貨的前提下使庫存成本最小。在供應鏈時代,企業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更多地強調協同發展,庫存也不再是零售商、供應商與制造商各自獨立管理,而傾向于信息共享,以防止“牛鞭效應”的產生。庫存信息共享需要企業充分實施庫存信息化,從業務流程上改變企業庫存運作方式。而不是將手工操作計算機化。現代企業ERP實施。引入準時制生產、六西格瑪管理方法,是企業庫存管理信息化的一次大變革,將三者集成使用,是庫存管理信息化的一次創新探討。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m.nttd-wave.com.cn/
本文標題:企業庫存管理信息化創新探討